如何营造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 2021-8-14 11:58:00 | By: ahzjq2002 ]
 
    一、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使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有同质化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引入课堂即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他们会更愿学乐学。在教学《正比例》一课时,我放弃了教材中的情境,而是把孩子们前段时间去玉屏山春游的经历串编成几个例题。以旅游线路为例题编排的主线,分别设计了乘坐大巴车在速度一定时,路程和行驶的时间”“购买游览票时,人数与总钱数”“溜索时,总人数与车次等情境。让孩子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不变,充分体验正比例关系的3要素。在生活中探究数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因为素材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不是空穴来风,使教学更接地气。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成就感大幅度提高。 二、趣味性地设置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即接近他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来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形成从感性知识的掌握到理性思维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自主的探索之中。例如,我在校内赛课活动中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开课即出示一个圆柱,给出数据要求计算体积。然后一边演示,一边设问:如果老师从这个圆柱中挖出一个最大的圆锥,该怎么求剩下部分的体积呢?一改传统开课时,就圆锥而计算圆锥的方式。计算剩下部分的体积,简洁明了,既紧密联系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又自然地为圆柱与圆锥建立起一种空间联系,为估算圆锥的体积,猜想计算公式,以及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埋下伏笔。 三、多维度地穿越生活与课堂,使数学体验生活化 生活与课堂不停的交融、穿越,强化学生的体验。在《正比例》一课中,当学生感受完玉屏山之游的几组信息,对相关联的量变化”“比值一定有初步体验后,我不失时机地设计了一个活动:寻找生活中具有这些特征的数学信息,不仅巩固对正比例关系三要素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借势渗透类比与划归思想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同样,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当孩子们自主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我以课件演示的方式,带领他们先穿越到人大附小,去认识了毛沐汐同学,以及他的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然后又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晋,去认识了祖暅及祖暅原理,既厘清现代微积分与祖暅原理的内在联系,又生活化地将穿越千年的两个人巧妙联系在一起,培养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既给孩子们埋下了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的种子,也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充溢着数学文化。 四、搭建探究数学的舞台,使探究活动生活化。 数学探究课堂,我们不能惟探究而探究,而是因为探究确有需要。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以数学的眼光,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恰恰是中国学生学习品质上最大的缺失。所以实验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成为必然,因为,以后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圆锥问题会有很多很多......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