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堂讨论的契机和策略 |
[ 2021-8-17 21:10:00 | By: ahzjq2002 ] |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同桌、学习小组或全班等组织形式,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和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生态课堂理念下的课堂讨论旨在建立“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师或生与教学媒体”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交流渠道,构建“交互式”教学场景,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归纳、演绎、比较、推理,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全方位的信息反馈,对课堂实现有效的控制,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在于如何选择课堂讨论的契机和策略,从而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
课堂讨论的契机 课堂讨论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问题的选择与确定。亚里斯多得曾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巧设讨论的问题,引得学生质疑问难。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又很抽象,而小学生的认识又是以形象具体的思维为主要特征,理解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因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在数的整除这一部分,学生对互质数、质数和质因数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互质数、质数和质因数这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容易就明确了互质数是针对两个数讲的,是指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质数是指一个数,是指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质因数是针对合数而言,它既是合数的因数或约数,同时也必须是一个质数。这样的讨论,使原本易混淆的概念逐步清晰,并有利于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
|
| | |
|
时 间 记 忆 |
<< < 2021 - 8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最 新 评 论 |
|
 |
最 新 日 志 |
|
 |
最 新 留 言 |
|
 |
搜 索 |
|
 |
用 户 登 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