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每组4—6人为宜,这样可以使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好、中、差各有其人。每组要选定一名组长,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认真做好讨论记录。
2.要求组内人人参与,达成共识。
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教师应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讨论前要认真思考进行发言准备,讨论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讨论时人人有言发,而不是少数优生的单独发言。一个同学发言时,小组内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整理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3.教师要加强对讨论的指导。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个别较差的学生,要适当启发引导。当学生讨论中有离题现象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讨论的题目,以免全班交流时浪费时间。
4.组织全班交流,正确评价学生。 为进一步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扩大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全班汇报,深化讨论的问题,形成思维争辩,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不同意见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差异,形成争辩,互相完善,也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婉转地提出意见,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我们教师要抓住课堂中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讨论的契机,并采用恰当的策略,充分地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学会合作、共享智慧、逐步形成较好的数学素养。